跟着极游攻略网一起认识老骥伏枥中的骥是什么,希望本文能解答你当下的一些困惑。

曹操的名句“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”中的骥指的是哪种动物?

骥指的是年老的骏马。

一、原文

神龟虽寿,犹有竟时;

腾蛇乘雾,终为土灰。

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;

烈士暮年,壮心不已。

盈缩之期,不但在天;

养怡之福,可得永年。

幸甚至哉,歌以咏志。

二、译文

神龟虽然十分长寿,但生命终究会有结束的一天;腾蛇尽管能腾云乘雾飞行,但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。年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,雄心壮志仍是驰骋千里;壮志凌云的人士即便到了晚年,奋发思进的心也永不止息。人寿命长短,不只是由上天决定;调养好身心,就定可以益寿延年。真是幸运极了,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。

三、出处

东汉末年·曹操《龟虽寿》

《龟虽寿》赏析

诗以“神龟虽寿,犹有竟时。腾蛇乘雾,终为土灰。”开头,作者用这两个形象的比喻说明世间万物都不是永恒存在的,新陈代谢是大自然的根本规律。这就等于告诉人们说,人虽寿夭有别,但最终都是要死的,表现了作者朴素的唯物辩证思想和无神论的观念,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。

既然人总是要死的,那么是不是可以对人生采取消极悲观的态度呢?诗人认为这是不可以的。承认生命有限正是为了充分利用这有限的生命,建功树业,有所作为。

老骥伏枥中的骥是什么?

骥:良马,千里马。

译文:年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,雄心壮志仍是驰骋千里。

出处:两汉曹操写的《龟虽寿》的两句话,深刻地表达了曹操老当益壮、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。

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这句诗表现了曹操热爱自然、蔑视天命、老当益壮、志在千里的积极进取精神,抒发了他那变革现实、统一祖国的豪情壮志。诗人认识到了人的生老病死,却不消极,他要用建功立业来弥补人生这一憾事。

骥笔画

组词

1、见骥一毛:[jiàn jì yī máo]

不看马的全身,只注意一根马毛,形容看问题片面。

2、人中骐骥:[rén zhōng qí jì]

骐骥:良马。比喻才能出众的人。

3、神骥:[shén jì]

即骏马。

4、孤蹄弃骥:[gū tí qì jì]

孤:单一;骥:骏马。就因为一只蹄子有毛病。而放弃骏马不用。比喻在用人方面求全责备,过于挑剔。

5、讬骥之蝇:[tuō jì zhī yíng]

喻指追随贤能之后而得以显名的人。

曹操名句老骥伏柄志在千里中的骥是哪种动物?

马。 

骥指良马,千里马。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意思是老马虽然卧在马槽子下,但它仍有行千里的志向。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,仍有雄心壮志。语出三国·魏·曹操《步出夏门行·龟虽寿》。

《步出夏门行·龟虽寿》中,作者自比一匹上了年纪的千里马,虽然形老体衰,屈居枥下,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壮志,表现了其老当益壮、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,充满了对生活的真切体验,有着一种真挚而浓烈的感情力量。

《步出夏门行·龟虽寿》创作背景

建安十年(205),曹操摧毁了袁绍在河北的统治根基,袁绍呕血而死,其子袁谭、袁尚逃到乌桓,勾结乌桓贵族多次入塞为害。

曹操为摆脱被动局面,采用了谋士郭嘉的意见,于建安十二年(207)夏率师北征,五月至七月皆无果,后接受田畴建议,断然改道,经徐无山,出庐龙塞,直指柳城,一战告捷。九月,胜利回师,途经碣石等地,曹操写了《步出夏门行》这一组诗。

此篇为组诗的第四首,写作时间比《观沧海》稍晚,大约在公元207年末或208年初,即在他平定乌桓叛乱、消灭袁绍残余势力之后,南下征讨荆、吴之前。此时曹操已经五十三岁了,回首起自己的人生路程,无限感慨而有此篇。